好久沒寫雲南之旅囉,好像也跟著放暑假一樣

今兒個是該有始有終,繼續將它完成

 

 

01.jpg

 

行程繼續走,當晚入住官房別墅,我們隔日來到東巴谷

髦牛是高山特有動物,長長的鬃毛足以防禦高山冷冽氣候

 

 

02.jpg

 

一大早來到了東巴谷生態民族村

 

 

03.jpg

 

05.jpg

 

【東巴谷】數百年來,鮮為人知的地殼運動留下的「地痕」

一下子成為麗江發現之旅行有獨鐘的新亮點

這個「地痕」,被當地人發現後稱之為東巴谷

 

 

06.jpg

 

07.jpg

 

入口處小小白花開得正燦爛

 

 

08.jpg

 

一整排都開花,像是唱著迎賓曲,夾道歡迎我們到來

 

 

09.jpg

 

瑪尼石堆

 

 

10.jpg

 

東巴文化

東巴,在納西語中是智者的意思,在古代,是納西族中最高級別知識份子,多數集歌、舞、經、書、史、畫、醫為一身,在社會上地位很高,經常從事宗教活動,被視為人與神、鬼之間的媒介,能迎福驅鬼,消除民間災難,能祈求神靈,給人間帶來安樂。
  東巴一般父子傳承,世代相襲,不脫產,有妻室兒女,無兒招贅者傳與女婿。

 

 

11.jpg

 

12.jpg

 

雲南十八怪,有話不說歌來代

雲南山高谷深,河流縱橫,交往不便,流通不暢

各少數民族大多能歌善舞,用歌聲來代替言語

雲南許多少數民族來傳遞信息的一大特點

歌聲承擔了交流、教育、禮儀、抒情、述事等功能

 

 

13.jpg

 

正所謂「隔山相望歌對歌,相會下山又爬坡」

久而久之歌唱又加進了娛樂功能,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內容之一

 

 

 

15.jpg

 

天下無雙

 

 

16.jpg

 

17.jpg

 

東巴教文化,當場表演書寫東巴文字

東巴文被當今學者們認為比巴比倫楔形文字、古埃及聖書文字、中美洲瑪雅文字和中國甲骨文字顯得更為原始古樸,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仍然活著的象形文字,被視為全人類的珍貴文化遺產。這種古文字對於研究比較文字學和人類文化史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是人類社會文字起源和發展的「活化石」。

 

 

18.jpg

 

寫著東巴文的大鼓

 

 

19.jpg

 

20.jpg

 

也不免有些小攤販,賣的都是身上披掛的飾物,叮叮噹噹響

 

 

21.jpg

 

不過大都看的人多,買的人卻粉少

 

 

22.jpg

 

也有賣起當地小吃,一樣乏人問津,冷冷清清的

 

 

23.jpg

 

25.jpg

 

這一頭敲鑼打鼓,正表演著上刀山的絕技

「敢上刀山下火海」表示對某人某事的忠心或決心

在栗僳族卻真有其真實事

 

 

26.jpg

 

還有烤得正火紅的紅犁頭(金屬類)

用舌頭舔或用牙齒叼住

這樣的習俗活動已有500餘年的歷史了

 

 

27.jpg

 

剛剛唱歌的納西族姑娘

 

 

28.jpg

 

當場表演織布、織圍巾

 

 

29.jpg

 

西藏轉經筒

 

 

30.jpg

 

31.jpg

 

鏡頭一轉,白色小佛塔映入眼

彷彿來到西藏喇嘛教的時空當中

 

 

32.jpg

 

33.jpg

 

交叉錯落的經幡,隨風飄盪,色彩繽紛像調色盤似的絢麗

 

讓這孤寂大地瞬間活潑亮麗了起來

 

 

 

 

35.jpg  

 

 不可少的,跟麗江一樣全繫上來自世界各地的許願風鈴

 

36.jpg

 

八點半,朝陽昇起,也是我們告別東巴谷的時候

行行復行行,準備前往玉龍雪山,待續........

 

照片邊框不同,再次感謝團友提供


旅遊時間:2011年4月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